红立方全方位应急防护
红立方救品、红立方救训、红立方救人、红立方云急救
民用专业应急用品、军用专业应急用品、基础急救箱、包用品、防灾减灾安全用品、公共安全用品、车载应急用品
红立方救训是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户外旅游等提供应急急救知识培训
红立方救人是真正解决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社会现象,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红立方云急救是解决院前急救10分钟的重要手段,缩短营救时间,是急救和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
 

好品牌,值得信赖

“红立方”产品是国家应急救援培训基地使用装备,长期致力于安全保障、应急救援、个人
防护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关于我们

专业的急救包及应急急救附属产品研发、制造、供应商

红立方是急救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企业,诚招应急包、急救包代理商,应急用品加盟,消防用品加盟 就选红立方应急好项目加盟,合作商近万家。TEL:4008-321-995

新闻资讯

分享最新安全咨询,提高生活安全
  • 11月11日,据新华社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虽有所推迟,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秉持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行动,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和措施,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任务推迟后,工程团队立即组织对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展开全面且细致的仿真分析和试验,同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旨在深入研究航天器的性能状态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返回任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各系统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认真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工作,对关键产品状态进行精准判读和质量确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目前,着陆场系统也已全面行动起来,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的综合演练,以确保在航天员返回时能够迅速、准确、安全地完成迎接和保障工作。
     
    当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保持正常,具备支持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的能力。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一切正常,他们正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携手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在轨科学实(试)验,不断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和数据。
     
    在这一过程中,全体参与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全力以赴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任务的圆满成功,彰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严谨性和可靠性,以及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
     
    部分内容来源:政事儿
    2025-11-11
  • 寒冷的秋冬季悄然来临,呼吸道感染也迎来了高发期。
     
    近期,全国多地儿童医院的呼吸道门诊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流感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已攀升至首位,占比高达 17.5%,而鼻病毒的感染率同样不容小觑。
     
     
    鼻病毒,这个在成人和儿童中极为常见的 “小恶魔”,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占比高达 30% 至 50%。
     
    鼻病毒体积微小,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全年无休,尤其在秋冬季更为活跃。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之喷出,漂浮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从而引发感染;二是经接触传播,病毒可在器物表面 “潜伏” 数日,当我们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用手触碰鼻子、眼睛或嘴巴等部位,病毒便会长驱直入,引发感染。
     
    感染鼻病毒后,成人通常会遭遇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典型的感冒症状,还可能伴有轻微发烧、头痛和疲劳,不过大多数人在 7 至 10 天内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健康威胁,比如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他们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鼻病毒可能会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部分患者的眼部也可能遭受牵连,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等症状;还有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儿童感染后症状往往比成人更重,甚至还会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当我们不幸中招,出现感冒症状时,不必过度惊慌,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可以自愈的。此时,我们应多饮水,让身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和缓解脱水症状,同时多休息,为身体的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 “战斗” 时间和能量,让身体能够更好地与病毒作斗争。在对症治疗方面,可根据具体症状适当使用感冒药,以缓解不适,但切记不可滥用抗生素,因为鼻病毒属于病毒感染,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毫无作用的。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让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鼻病毒感染的风险拒之门外。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关键,尤其是外出归来或接触公共物品后,要遵循六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至少 20 秒,能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携带的病毒;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飞沫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此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在室内流动,减少病毒在室内的积聚。提高自身免疫力也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让身体的生物钟正常运转;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蔬菜,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在休息中修复和强化免疫系统。
     
    如果身边有感冒患者,尽量避免与之近距离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若必须接触,务必做好相关防护,如佩戴口罩等。冬季是鼻病毒感染的高发期,也是感冒的 “高峰期”,请大家日常注意勤洗手、多通风、增强体质。如果感冒症状已经出现,也不用过于紧张,科学应对、多多休息,一般都能顺利度过。但若症状持续恶化,如高烧不退或呼吸困难,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部分内容来源:苏州健康、苏州新闻、央视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国疾控中心
    2025-11-11
  • 在交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安全应急产品如同坚固的盾牌,守护着每一次出行的安宁。本文将带您全方位了解我国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与法规的日益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呈持续下降态势,2024 年万车死亡率降至 1.8 以下。高铁、民航等重大运输方式保持 “零重大事故” 纪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监测覆盖率超 90%。
     
     
    目前,我国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种类丰富,涵盖监测预警、防护救援、应急逃生、通信保障及辅助处置等多个类别,为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面临的挑战
     
    技术标准化滞后 :监测预警设备等缺乏统一接口标准,跨品牌数据互通困难,影响救援协同效率。智能装备在部分地区渗透率低,偏远地区仍依赖人工操作,重大事故协同处置能力不足。
     
    资源调配效率不足 :交管、医疗、消防等部门数据未完全打通,救援指令传递延迟,跨区域资源调度响应滞后。新能源车专用救援装备等覆盖率低,老旧清障车占比高,难以满足复杂事故场景需求。
     
    市场机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占市场总量比重较大,家庭车载应急包等个人安全消费市场尚未充分激活。超 90% 的相关企业为中小微企业,高端装备研发投入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发展趋势
     
    全域智能感知与决策体系 :北斗 + 5G 融合定位将广泛应用,实现事故车辆厘米级定位与轨迹回溯,救援效率大幅提高。路侧智能单元可动态监测桥梁、隧道结构风险,并提前预警团雾、结冰等灾害。交通应急数字孪生平台将模拟危化品泄漏扩散等连锁灾害,优化资源调度路径。
     
    车路云一体化协同 :V2X 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如奥港澳大湾区已部署 5.2 万路侧单元,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国家综合交通网主骨架数字化进程加快,支持亿级设备并发接入,突发事件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新能源安全技术突破 :固态电池应用将降低热失控风险,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故障预警率 >95%。2025 年将启动兆瓦级超充标准预研,解决新能源车救援装备缺口问题,同时制定相关应急救援技术规范。
     
    标准体系与全球化 :自动驾驶系统将预置量子抗性加密算法,以应对未来量子计算威胁。动力电池标识标签、全固态电池等新国标 2025 年有望完成审查。我国还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智能调度系统出海,定制特殊场景装备,目标 2030 年在新兴市场占一定份额。
     
    我国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产业协同,其将加速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升级,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坚实支撑。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化的交通未来!
     
    你觉得在交通领域安全应急产品方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部分内容来源:资料来源于网络 应急圈
    2025-11-11
  • 荣获佳绩,展现应急担当

     
    11 月 5 日,第 35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应急管理部机关报 ——《中国应急管理报》再添荣耀,消息作品《企业不过 80 人 一张作业票要 20 多人审签》与新闻摄影作品《河北燕郊爆炸事故救援》双双荣获三等奖。这不仅是该报连续第二年斩获中国新闻奖,更使其成为目前部委主管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中唯一连续两年拿下新闻摄影类奖项的媒体。
     
    作品背后的深度与温度
     
    直击问题,推动整改:获奖消息作品《企业不过 80 人 一张作业票要 20 多人审签》于 2024 年 12 月 24 日刊发,记者刘向伟、罗帆及通讯员骆倩倩以 “异常作业票” 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虚化问题。文风短小精悍,剖析深刻,刊发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制度的完善。
     
     
    定格瞬间,诠释使命:新闻摄影作品《河北燕郊爆炸事故救援》于 2024 年 3 月 14 日刊发,记者曹博远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抓拍而成。画面构图严谨、视觉冲击力强,真实记录了救援人员不畏艰险、争分夺秒搜救生命的紧张场景,生动诠释了应急人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的使命担当。
     
     
    回顾往昔,情感依然滚烫
     
    回顾上一届评选,该报 2023 年 7 月 24 日刊发的新闻摄影作品《暴雨中转移群众》曾荣获第 34 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员朱燕林在防汛救援现场拍摄的这幅作品,定格了消防员在滂沱大雨中艰难涉水转移群众的感人瞬间,被读者盛赞 “消防员就是危难之时的那束光”,成为应急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的生动写照。
     
     
    扎根一线,铸就连续获奖秘诀
     
    作为应急管理部机关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始终聚焦核心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增强 “四力” 为实践路径,持续深化 “党的人、新闻人、应急人” 身份意识教育,大力开展 “精品工程” 建设。记者们坚持深入基层、扎根新闻现场获取一手素材,用心用情讲好应急管理故事。连续两届获奖的背后,是报社对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优质新闻作品的执着追求,也为行业媒体采编工作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中国新闻奖与中国应急管理报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其权威性与影响力备受新闻界认可。此次《中国应急管理报》再度获奖,彰显了行业媒体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传播力量。期待未来看到更多这样有温度、有力量的应急管理故事!
     
    大家对中国应急管理报的获奖怎么看呢?是否也感受到了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部分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5-11-10

在线留言

如果您有什么建议,请立即联系我
  • 姓名:
  • 电话:
  • Email:
  • 留言内容:

商务合作

京ICP备15006317号-2 中红方宁(北京) 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Redcube All Right Reserved.

小成本好项目,好项目代理,新奇特项目代理,应急用品加盟,消防用品加盟

户外用品加盟,应急包加盟,急救包加盟,应急好项目加盟,好项目加盟,项目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