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的蚊虫叮咬高峰期,有一种疾病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它就是基孔肯雅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基孔肯雅热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发病特点,掌握个人预防方法,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基孔肯雅热病症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0^]。它的名字源自斯瓦希里语,意为 “弯曲”,生动地描绘了患者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
二、主要发病特点
1. 突发高热 :感染者通常会突发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 39℃以上,同时可能伴有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关节疼痛 :这是基孔肯雅热的突出特点之一。患者的手脚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的肿胀和疼痛,疼痛程度通常比登革热更严重,且症状更为持久,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3. 皮疹 :发病后 2 - 5 天,患者的面部和四肢可能会出现斑丘疹等皮疹,一般在 1 - 2 周内消退。
4.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浅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 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对基孔肯雅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而在长期流行地区,儿童发病较多。
6. 季节与地区分布特征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它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广东等地曾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发生过本地传播。
三、个人预防方法
1. 做好防蚊措施
穿着防护 :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的时段,尽量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使用驱蚊剂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喷涂有效的驱蚊剂,如避蚊胺 DEET、派卡瑞丁等,并按说明书定时补涂。
安装防护设施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最好是药浸蚊帐,避免蚊子进入室内叮咬。
2. 消除蚊虫孳生地
清理积水 :定期检查并清理住家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类无用积水容器,如废弃的瓶罐、轮胎、泡沫箱、托盘、水桶等。
管理水生植物 :家中尽量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应每 3 - 5 天彻底换水一次,并仔细冲洗植物根部,避免蚊卵附着。
处理景观水体 :庭院或周围的景观水体,可放养柳条鱼、金鱼等能捕食蚊幼虫的鱼类。
3. 旅行注意事项
行前了解 :出发前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
做好防护 :在旅行期间,携带含有有效驱蚊成分的驱避剂,使用蚊帐、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等,并尽可能选择配备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
归后监测 :旅行结束后 2 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防止将病毒带入境内传播。同时,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了解了基孔肯雅热病症及其预防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远离基孔肯雅热的威胁!